欧洲正在为与俄爆发战争做准备,这场冲突“越来越不可避免”
截至2025年下半年,北约部队快速反应梯队扩容,常备快反部队从原约4万增至30万;“高度戒备联合特遣部队”(VJTF)扩充到约2万人,可在2–5天内部署到东翼。新设“盟军反应部队”(NRF-2024),总部意大利,统合陆、海、空、太空与网络部队,目标10天内投
截至2025年下半年,北约部队快速反应梯队扩容,常备快反部队从原约4万增至30万;“高度戒备联合特遣部队”(VJTF)扩充到约2万人,可在2–5天内部署到东翼。新设“盟军反应部队”(NRF-2024),总部意大利,统合陆、海、空、太空与网络部队,目标10天内投
“铁娘子”默克尔卸任已经4年之久,但欧洲政坛还有很多人在念她的好。毕竟,她任德国总理的10多年,是德国和欧洲的“黄金时代”。如今,因为俄乌冲突的爆发,欧盟再次沦为美国的“仆从”,欧盟内部也因为援乌立场分歧出现了裂痕。但是,放眼整个欧洲政坛,却再没有像默克尔这样
很多人只把那次飞行当成例行公事。我看完轨迹,第一反应是这不是侦察,这是一次把南翼、东翼和高北拉成一根绳的演练。不进任何人的禁区,却把关键门口都路过一遍,这种设计不是巧合。
它不是别的,就是老早老早以前,那些松树流下来的树脂,遇上地壳变动,最后被海浪给冲上岸的。
2025年11月,随着俄乌冲突进入第四个年头,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军事对峙达到了冷战结束以来的前所未有的高度。德国联邦国防军联合行动指挥部司令亚历山大·索弗兰克中将在11月7日发出震撼警告:"俄罗斯具备最早明天就对北约领土发动有限攻击的能力" 。与此同时,北约突
北约潜艇部队最高指挥官、美国海军少将布雷特·格拉贝在停靠斯德哥尔摩的荷兰护卫舰“范阿姆斯特尔”号举行的简报会上表示:“随着瑞典的加入……这是我们首次有机会为北约增添又一个潜艇国家。现在基本上可以说,波罗的海已经成了布满北约潜艇的湖泊。”
约一周前,首次出现消息称,在炮兵和航空兵对敌方阵地进行史无前例的火力打击后,俄罗斯空降兵已开始发起解放赫尔松的战斗。然而,尽管有士兵部署在该市辖区范围内,多名军事博主仍急于否认这些说法。若采信这些说法,那么这便是从赫尔松的第二次撤离。但此事存在一个细节:可以明
全球连接和数字基础设施提供商Arelion宣布完成波罗的海网络的重大扩张,构建了一条连接赫尔辛基和华沙的完全多样化、高容量路由,为瑞典、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波兰之间的流量创建了一个韧性环形网络。该公司表示,此举将为该关键地区的跨国企业降低到西欧的
俄乌冲突断了廉价天然气,柏林冬天的暖气费翻了一倍。我一个在慕尼黑做厨师的朋友抱怨,店里每天只开半灶,中午还得关灯省电。民生吃紧,出口又碰上特朗普那一刀子关税,德国制造一向骄傲,如今在港口堆成“小山包”。
下面的文章,我们再把视野转到1991年,即将分崩离析的苏联。虽然,戈尔巴乔夫1991年的新年贺词里提出了,苏联非常需要经济和政治形势的稳定,来维护苏联这个脆弱的联盟。但从1991年1月开始,新一轮的来自于加盟共和国的纷争就出现了。
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触及两周高位,因预期航运成本将增加。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较前一交易日上涨208点或10.7%,至2144点,创9月29日以来最高水平。Jefferies分析师在报告中称:“最新的地缘发展态势有可能造成进一步的干扰。集装箱运费短期内有望上
2025年10月3日,俄海军“库拉科夫海军中将”号驱逐舰公然对丹麦军舰和直升机开火挑衅。除了发射武器、干扰导航,俄方还采取了可能导致双方相撞的危险航线。
拉脱维亚它东边挨着俄罗斯,西边傍着大海,南北连着欧洲内陆,平坦的地形地貌看着好像有些许普通,可是里面却大有不同。那究竟不同的地方在哪儿呢?我们接下来好好说说。
“芯片禁运清单又加一页,台海靶场新添一座,南海水炮刚响,菲律宾补给船就掉头”——这不是预告片,是过去十二个月里真实发生的连续镜头。
15米,差不多两辆公交车的长度,这就是上周北约F-35在白俄罗斯头顶上给苏-35留出的“礼貌距离”。
刷到这条瑞典空军偷拍视频的时候,手一抖,手机差点掉火锅里。30米啥概念?
这不是教科书里冷冰冰的一串数字,它像一枚被埋下的钉子,过了几百年会把整块地图撬起来。它会长成遮天蔽日的巨兽,还是在风里裂成碎片?人心的野望,往往就挂在地图边缘那些锯齿上。
1991年12月26日,一个巨大的国家——苏联,正式宣布解体。曾经横跨欧亚大陆、拥有核武器、统治着15个加盟共和国的超级大国,就这样在一夜之间烟消云散。这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崩塌,更是冷战格局的终结,是20世纪最具戏剧性、最具震撼力的历史转折点之一。
自2014 年莫斯科与西方联盟之间的紧张局势上升到新高以来,部署在加里宁格勒飞地的俄罗斯 Su-27 侧卫空中优势战斗机是与北约部队交战最频繁的战斗机之一。十多年来,加里宁格勒一直是俄罗斯军事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位于波兰和立陶宛之间的波罗的海,与俄罗斯本土的
俄罗斯又一次把军机开到了波罗的海上空,瑞典和德国的战斗机紧急起飞拦截,欧洲的紧张气氛就这样被推到了台前。每隔一阵就上演的“你飞我拦”,成了欧洲惯例,而美国的反应也没有迟到。